越是在乡下,大侄儿对于姑姑而言,含金量就越高。
人之常情,当姑姑的瞅见自己的大侄子,那是打心眼里亲。
正经的,大侄子还真不白疼。
姑姑嫁了人,在婆婆家受了委屈,就该到大侄子出场了。
为啥啊?
当姑姑的哪怕自己有儿子,终究是天天生活在一块,清官还难断家务事呢,儿子即便跟当妈的一势,心里能对自己的亲爹、亲爷奶没感情吗?
可大侄儿不一样,他进门就认他姑!
那一到地方,就是要给他姑撑腰杆子的!
啥鸡脖是非对错全都不管,我就知道俺姑受委屈了,你们说咋整吧!
有啥说啥,张红旗的三个姑姑,那是真疼他们兄弟姊妹几个。
还多少有点同病相怜的意思在里头,所以,哪怕是张兰兰平日里内向的很,可一见到仨姑姑,嘴里也不缺话唠嗑。
张桃枝心里揣摩了好长时间,才勉强开口劝了这么一句。
见张红旗压根劝不动,又给自己留着面子呢,当即也就不再吭声了。
大侄子长大了,有自己的主意了,当姑的心里高兴还来不及呢,哪能硬整啊!
但凡换个时候,张桃枝都得拉着张红旗的手好好夸一夸!
至于回娘家交差,我不是没劝,我是劝不住,能咋着?
李老太要非去家里闹,也由着她吧,反正张桃枝觉得,把张红旗干这些事回去跟家里人当闲嗑唠一唠,李老太就是去闹了,估摸家里人也不咋生气。
岔过去话头,一家人还是开开心心,热热闹闹吃完了这顿饭,张红旗把二丫儿叫过来,让她给张栓柱送点吃的。
二丫儿最听大哥的话了,脑门上顶着纱布,就端着碗就给送去了张栓柱那屋。
“还是二丫儿跟爹最亲,记得孝敬爹呢!”
有啥说啥,张栓柱眼巴前儿正处在最无依无靠的心理状态。
就跟掉井里上不来的人心态差不多少。
眼瞅自己的大妹妹来了,寻思有指望了,结果人家张桃枝就趴井口瞅了一眼,扭头走了!